天天热推荐:深度 | “CEO自恋”与领导力的“自我觉察”
- 编者按 -
(相关资料图)
麻省理工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
英语中的动词“领导”(lead),来自印欧语系的词根 leith,意思是“穿过一个临界点”,是常常跟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形象。因此,人们在成为领导者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自己身上一些旧的东西死去,新的东西出现。
而自我觉察,就是这样一种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领导者的一场“自我变革”——不沉浸于过往成功、他人赞美和员工顺从之中,打破旧有范式,产生实质性的突破和创新。
- 领导者如何判断自己到底做得如何?是否合格?
- 如何克服自恋倾向,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
- 如何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成为自己的“变革推动者”,引领下属从“负能”到“赋能”?
以上这些领导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和自我觉察息息相关。本期文章,我们萃取了泰普洛领导力第104期直播《CEO和高管的卓越领导力心智建设》内容,并结合张伟俊老师《自我觉察:领导力的起点和终点》一书的部分观点,直击领导力发展的核心——自我觉察。以下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5672字,预计5-8分钟 |
01 领导者为何需要自我觉察?
这是领导力发展的起点
企业有且只有一种危机,那便是企业家的领导力危机。与此相比,其他的问题,都可以看作领导力的衍生问题,或者是解决方法的探究;只有这个问题是绕不过的。
企业规模尚小时,你会发现自己像一个海绵,总觉得有各种不足。你发现行业里面有大哥,要往前看,到处去听课,会很珍惜任何人提供的帮助。
什么时候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
就是你觉得自己,已经是行当中最优秀的人时;你已经不再闻过则喜了,停止了进步,失去了自我觉察的能力。
1.“CEO的自恋情节”,你占了有几条?
事实上,无论是CEO还是高管,企业中的领导者,普遍容易产生自恋倾向,称为“CEO自恋”。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自大:
权力感,自我中心,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好。
2. 寻求关注:
努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 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膨胀:
对自我的认知过度膨胀和不准确的描绘。
4. 持续需要自我调节来加强自我认知:
自我调节,是指人们参与调节和塑造自我形象的所有过程、机制、策略和手段,对理解个人的动机和思维模式至关重要。当现实和“自我认知”不相符时,领导者会通过自我调节来“否认”现实,强化“自我认知”。
5. “缺乏尊重他人”:
对他人缺乏同理心,倾向于利用情景和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以上这5点,大家可以进行自测。比如,自评结果可能是:1-3点我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第4点偶尔出现……
2. “归因偏差”:成功归于自身,失败归于环境
归因理论,是由海德(Friz Heider)于1958年提出:
人们出于对环境的理解,以及对环境的控制的需要,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去寻求事件的成因。
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归结为内部原因(如个性),或归结为外部原因(如环境)。
归因偏差,通常有以下三类:
1.基本归因偏差或过度归因效应
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会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身心状况),而忽略环境因素。比如一个人上班总是迟到,我们往往会说他喜欢睡懒觉,没有纪律性;而忽略了他的住所离公司50公里,没有地铁通勤的这一环境因素。
2. 行动-观察者偏差:
将行为者的负面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而行动者往往将自己的负面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从而造成两者之间的认知背离。和基本归因区别在于,行为-观察者偏差更加聚焦于负面行为的归因。
3. 自利性偏差:
这种归因偏差,是CEO人群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将成功的结果,归因于自身;而在失败时否认自身的责任。
无论是领导者的自恋倾向还是归因偏差,都会使领导者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领导者的判断和决策,最终影响企业和团队的健康运转。
为什么傲慢是绝症?因为自己看不到,无法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此时,如果再没有自我觉察,这个危机就没法克服了。
02 什么是“自我觉察”?
对自我意识和行为范式的审视
自我觉察,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产生的结果”。指个体能够辨别和了解自己的感觉、信念、态度、价值观、目标、动机和行为。
在此过程中,将自我从心智中分离出来,当做被观察审视的对象。
自我觉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我意识的了解。这有助于个人将自己,与他人及环境区分开来。
自我觉察分为四个层面,身体、情感、智力、精神。
其中,智力觉察指的是,此刻的大脑是否清醒、所做的判断是否符合理智;而精神觉察是最难的,需要对自己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信仰、信念,进行观察与审视。
还有一类多层次自我觉察,分为:行为、情绪/情感、思想、恐惧/需求/期望、行为范式、价值观/信念、自我身份。
举例说明,我们可能会觉察自己的行为。比如,“我讲的话是不是得罪人了?我现在是不是不够耐心地倾听别人?我是不是不够有包容性?”;也会觉察到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沮丧还或高兴。
人,往往情绪先行,先产生了沮丧、愤怒、悲伤的情绪和感觉,然后才会产生理智思考。
思想出现在情绪反应之后。而某种负面思想的产生,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恐惧,或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期望。
从恐惧/需求/期望继续深入,我们会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的范式——“我做事情一贯就是这样做的,原来我行为模式是这样”。
而行为范式本身,是建立在一个人底层的价值观、信念以及最底层的自我身份的认知之上的。
觉察层次越深,从负面能量变为正面能量的可能性和动力就越强。
03 领导者如何提升自我觉察?
哈佛教授Tasha Eurich认为,领导者的经验和权力,会阻碍自我觉察。当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权力越大时,他的自我觉察能力就会下降。
Tasha建议领导者积极寻求360°反馈意见,并在“自省”时,用“What”取代“Why”。
在自我反省中,用类似于“为什么对这份工作没有激情”这样形式的提问,是无法起到自我觉察的作用。
用“What”取代“Why”,把问句改成“我要做什么,才可以改变我现在对工作没有激情的状态?”,会带来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答案。
1. “照镜子” vs. “看窗外”
参加私董会是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照镜子指的是看自己,看窗外指的是看别人。而私董会就是一种同伴式学习、彼此为镜、提升自我觉察的有效方式。
在私董会中,大家不仅在互相照镜子,而且是在照后脑勺。领导者们用自我觉察的方式,通过他人的镜子,真正地提高自己。
教练在召开私董会的时候,一定要营造一个足够安全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他把自己彻底变身为催化剂,通过不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把一场私董会中“案主”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让这些问题成为一面面光亮的镜子,让参会的每个人都能在镜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私董会是企业家提升领导力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够更快、更妥善地帮领导者,建立起自我觉察。
2. 通过周围人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力量
得到真正不同的意见
怎么让领导者意识到自己是半杯水?宣传教育是个办法。之后要动用周围人的力量,通过匿名的方式来提出看法。
要听到真话,一定要匿名,知道大家的真实看法是怎样后,领导者才比较容易有自知之明。
还有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用集体的力量。高管团队跟老板一起来帮助老板提升,高管团队成员同时也一起提升。
让大家匿名来表达,这是一种让老板能够有自我觉察最简便的一个方式。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发现:老板在开会时,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大家都不会提出来;但是,当离开会议室后,不同意见就冒出来了。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举了一个斯隆开会的例子:
在没有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如果大家没有不同意见,那这个会重新开,直到提出不同意见为止。
有可能,最后的决定,还是跟之前的决定一样。但是,这个过程,让这个决定变得更慎重一些。至少反对意见启发了我们思维的水龙头,一旦反对意见出来之后,大家就开始互相之间辩论,我们之前的方式可以变得更完善一点。
以上这种通过反对意见来论证决策的方法,就如同法官审理和断案必须要有辩方律师的参与一样。
中国企业,因为文化等因素,更愿意回避当面冲突。那有没有可能,你让所有的下属有不同意见,匿名写下来;哪怕只收集到了两条,也是好的。
所以,领导者是有能力自己来觉察自己的,我们不是因为读了多少书之后才会思考,我们本身就有思考,有觉察的能力。
3. 专业人士的辅导也很重要
许多一把手都绝顶聪明。
事实上,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缺方法,也便于找人取经;但许多时候,能否产生自我觉察,决定了我们与方法之间的距离。
别人的故事,再精彩,听过了也就听过了,只有自己经历的人生,才会穿心而过。
“听过”和“穿心过”,完全是两码事。只有你自己当过一把手,才有可能学会怎么当一把手。
但问题是,人们不是在工作中进步的,而是在反思中进步的。工作经历并不等于工作经验。
领导力提升这一主题,它真正的麻烦之处在于: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个人难以觉察到自我时,教练便要发挥作用了。
因此在国外,许多高管都有自己的领导力教练。但这在国内还是件稀罕事儿。
比尔·坎贝尔,硅谷的传奇教练。当他2016年因病去世时,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苹果CEO库克、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几十位科技领军人物,都参加了他的葬礼。因为比尔,曾是他们的教练。
04 改变下属
请从改变自己开始
被称为全球第一领导力教练的Marshall Goldsmith在他的《领导力精进》这本书中提出,成功人士往往拥有这4大信念:
1. 相信并强调自己已经获得成功
2. 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行为,而不是运气
3. 相信自己未来一定会继续成功
4. 相信成功是自主的选择,而不屈从于命运
基于这四大信念,Marshall在他的书中列出了成功人士20个坏习惯,旨在帮助领导者通过对自我的觉察,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来提升领导力成果。
现在,很多企业都喜欢做培训,领导者期待通过培训改变下属。但是,培训往往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只有在持续跟进的情况下,持久的改变才会发生。
如果读者中有企业HR,看到这里可以进行一些反思——
“你们所作的企业培训、组织培训,究竟有多少在半年后还有效的?”
可以肯定的说,90%以上都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跟进,没有follow up。
对于这一现象,Marshall曾说,“我终于发现,我无法让他人改变,我只能让愿意改变的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做得更有效。”
如何成为自己的“变革推动者”呢?
有一类方法,可以通过问自己跟进式问题,来为自己提供答案。
1. 从“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做起,提升“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前文所提到的多层次自我觉察是很好的方式,我们需要看到冰山之下的那些东西。
2. 以身作则
领导者想要改变下属之前,请自省,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做到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3. 改变人不如找对人
一家企业要改变人很难,所以改变人不如一开始就找对人。如何找对人?企业如何让正确的人上车?可以参考《组织走向卓越的关键能力:让正确的人上车》
4. 一切改变都建立在“自我身份”认知上
“自我身份”认知是潜藏在冰山最底层的东西,改变若不建立在“自我身份”认知之上,就像无根之木,是极为脆弱和不稳定的。
5. 提问,倾听,再提问,再倾听……
领导力大师、《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曾说过,“也许我们的艺术就是如何把合适的人召集到一个房间里,向每个人提出合适的问题”。领导者想要改变下属,从行为层面,唯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提问、倾听。
6. 解构自己的“负能冰山模式”,重构“赋能冰山”,并互相分享和反馈
自我觉察可以帮助个体,将负面的行为、负面的情绪和感受等负能量,转化为正面能量。
如果你愿意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负面的情境和行为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它可以帮你挖掘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以及感受和情绪背后的思想。
如果你愿继续深挖,你会发现自己的恐惧、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渴望,以及行为范式。这就是多层次的自我觉醒。
“赋能”冰山最底层的部分是自己深层次的需求和自我认知——“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做什么的?我是谁?”,这就是自我身份。
想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将负能转化为“赋能”,仅仅单纯聚焦于行为层面——告知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要求他们做正确的事情,是远远不够且毫无作用的。
一定要通过提问和倾听,从冰山顶部一层一层往下深挖,最终从对方的自我身份上,重新回去找到正确的行为。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变,也是我平时在高管和ceo个人辅导中,一贯用之、经实践检验、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7. 建立推广高效能的内部反馈机制(可以结对),建设领导力文化
塑造员工行为的最佳时机,是员工做对事情时,即需要加强正面反馈的时候。
正面反馈会带给员工巨大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所以,建立推广高效能的内部反馈机制非常重要。
建立内部反馈机制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团队营造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及时反馈的方式,反复强调企业价值观,将领导力文化深深烙进团队成员的心中。
长此以往,借助文化和系统的力量,改变才会持久的发生。
彼得·圣吉曾坦言,
绝大多数杰出领导者,都没有所谓的个人魅力,他们培养自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全心全意在发展自己,在“尽力成为一个人”。
领导者如何破旧立新,如何才能不沉浸于过往的成功、自身的地位、他人的赞美和员工的顺从之中,打破旧有的范式让自己不断发展进步?
唯一的方式,就是自我觉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成长,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都需要勇敢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高端领导力发展机构。我们致力于提升高管团队领导力和唤醒组织潜力,融合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定制化内训、领导力测评等多种服务形式为一体,为本地和跨国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领导力综合解决方案。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2022-03-21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2022-03-21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2022-03-21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3-21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2022-03-21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2022-03-21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2022-03-21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2022-03-21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2-03-21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层次高频调度 1至2月河北省工业运行先行指标稳中有增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 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供给资源 家政行业不断提质扩容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 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
如何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减税降费获得感?
探索建设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有哪些积极意义?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政策有哪些积极意义?
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将“走出去”变“请进来” 西安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作用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应如何融入“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发展大局?
江苏省如何不断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天津职业人群保障加强
潜力持续释放 1—2月乡村消费品市场恢复略好于城镇
直接对接社会化服务 楼宇调解室将整体提升青岛劳动争议水平
成功化解纠纷11.47万件 银保监会服务质量日趋提高
春雷响百虫出 惊蛰文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地位?
开播即爆款 “文化类节目收视率低”这一固有印象被推翻
- 涵盖了109件真迹作品 凯斯·哈林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 带有一点自信的自嘲 “隔路”是另一种味道的“凡尔赛”
- 与文渊阁前后呼应 “何以中国”特展隆重致敬文化大成
- 严重者可造成暂时性失明 享受冰雪运动要注意眼睛的健康防护
- 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选购牛奶时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 网课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关切
- 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刺激 “倒春寒”期间老人该如何做?
- 青少年患者睡眠问题日趋增加 9条建议为孩子助眠
- 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 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
- 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这份耳部和听力保健小贴士请收好
- 强化住房限购措施 西安限购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多种方式增加供给 进一步降低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居住成本
- 预计9月下旬海口可实现安居房申请网上办理
- 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8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止涨转跌
- 8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依然保持平稳 环比微涨0.2%
-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 今年全国楼市调控刷新历史纪录
- 西安第二批集中供地中28宗为现场拍卖方式出让
- 细分化需求得到释放 房屋居住的属性越发凸显
- 佛山顺德龙江近日挂牌商住地起拍价约19.88亿元
- 青岛市4宗地竞品质抽签结果出炉 地溢价均约15%
- 坚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 浙江版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新增比例目标
- 简化审批流程 武汉将实现房源申请配租全程网上办
- 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
- 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今年新增952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 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
- 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气象局回应
-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
- 新增“53+1”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
- 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
- 山西朔州“11·11”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
- “海关国门小卫士”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
- 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
- 28人被问责!山西石港煤业“3·25”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长治久清”
- 上海市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袁晓林被“双开”
- 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布鞋奶奶”走了
-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他们说: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
-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嫌疑人已被刑拘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
-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